2022年UKChO难哭了一大片人,最后出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86分的卷子,9分就有牌子拿,40+就是金奖了。
▲以上来自知乎学生反馈
多少吓坏了的孩子心里期待着,求求了明年简单点吧。但是,如果英国皇家化学会坚守社会责任的话,明年的UKCHO会更难,因为疫情不会过去,化学还需努力。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
生化环材屡遭劝退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也许十年二十年后,当人们回忆起2019年底及之后被疫情支配的恐惧时,会感谢年轻时啃着难度大增的化学课本、做着突然变难的UKChO竞赛的自己。
不得不说,如今化学似乎是个不受待见的学科。打开知乎,“生化环材”基本上一边倒的劝退,所有人都在狂怼化学学科的“炒菜”、“炼丹”这些毫不重视基本原理,把原料一锅乱炖然后报道个结果水篇论文的操作。
作为一名曾经的化学竞赛生和化学专业学生,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搞不明白化学这是个什么操作,不管是高中化学竞赛还是大学化学系里学的完全和前沿化学脱节,甚至在从前的我看来,哪怕是前沿化学,也只是拿着试剂不断试错罢了,毫无科学意义。
直到开始看那些顶级的论文和顶级化学家的故事,才改变了对化学的看法—原来不是化学本身水,而是我们的化学教育出了问题。
问题一:只关心表面现象,缺乏探究
不管是竞赛还是大学,我们都是在拿化学当一门"菜谱"来教,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只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反应,各种各样的概念,却从来不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为什么要定义这些概念。
在实验室里依据别人的论文重复着各种各样的实验,合成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再稍微改改反应条件,碰到运气好了出来一些好东西,就欣喜的记下这一切然后发篇论文,却几乎没想过反应条件对这些实验产物的合成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改了条件会有这些结果。
正是在这种只关心不断尝试引发的表象结果的背景下,学生们逐渐的丧失了原有的探究穷理精神,只关心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背下来好考高分,或者做实验赶紧试出来个好结果发论文。
但是事实上,那些顶级的化学家不但会探究化学现象,更会从很深入的规律出发解释这些经验现象,得出非常深刻的化学定律,典型的例子就是合成化学大师伍德沃德,他不但合成了一系列当时最复杂的有机分子,在合成化学领域封神,还精通理论化学,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开创了著名的前线轨道理论,成为理论化学先驱。
问题二:学习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
不管是竞赛还是大学,学习的内容都与前沿脱节太多了。
单说化学竞赛吧,国内的高中生化学竞赛最高级的书是美国化学家科顿的《高等无机化学》,编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面讲的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在现在也算是前沿领域,但是书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却已经完全落伍了。
曾经有一次和来自全国其他顶级高校化学系的同学聚餐,大家吃着饭聊起来现在前沿化学走到哪里了,竟然大部分人都垂头叹气:这谁知道啊,反正不是咱们那些课本上的内容。
正是因为这种内容的脱节,大部分学生其实毕业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化学研究为何物,也不知道最前沿的应用是什么样子的,不但与学术界脱节,而且还与工业界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这种你水我水大家水的氛围下,化学学科步履蹒跚了很多年,在知乎被骂,被劝退,各种悲情。
02
疫情下化学重要性日益凸显
竞赛首当其冲,提升难度
自从2019年底疫情爆发后,人们终于认识到,水不下去了--我们需要化学学科的基础科研来弄疫苗弄治病的药弄消毒剂啊!天天你水我水大家水,病毒来了没有坚实的化学研究基础,大家都玩完啊!
终于,估计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看不下去了,2022年UKCHO难度暴涨,考察了大量的化学原理计算,也引入了大量的前沿化学背景,以期振聋发聩的告诉大家:化学真的不水,快拿起化学的武器,真刀真枪的跟疫情干!
终于,估计广大学生们也看不下去了,人类被病毒按在地上摩擦的确是很令人难过,于是2022年的UKChO报考人数相对于2018年暴增百分之三十。
在疫情的逼迫下,大家都认识到了化学的重要性,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正如开头所说,如果英国皇家化学会坚守初心,明年的UKChO只会更难。
也许十年二十年后,当人们回忆起2019年底及之后被疫情支配的恐惧时,会感谢年轻时啃着难度大增的化学课本、做着突然变难的UKChO竞赛的自己。
化学曾经通过合成氨生产化肥多养活了几十亿的人口,现在也将通过医药抗击病毒,为人类打开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