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各类国际竞赛似乎成了衡量学生能力和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当学生们怀揣着对顶尖大学的憧憬时,参与国际竞赛似乎成了一条不可回避的路径。
看到有帖子说今年竞赛生录取情况中:女生搞竞赛,进入MIT这种顶尖理工大学概率是男生的1倍!
其实早在上半年,就有一家民间组织(FairAdmissions@MIT)正酝酿诉讼,控告MIT在本科招生中“重女轻男”,有意偏向女性申请人。
其发言人指出:“二十多年来的本科招生中,MIT女性录取率始终是男性的两倍。尽管历年女性申请人数仅为男性一半,但每届新生都人为地实现了男女人数均等。”
从数据上来看,这则指控并非空穴来风,下图为MIT本科录取数据 :
根据上图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信息,2022年约有2.1万名男性、1.2万名女性申请MIT,有661名男性、676名女性被录取。男性录取率约3.1%,女性录取率约 5.6%,后者是前者的1.8倍。
录取率的性别差异并非独见于MIT一校,而是美国高校圈的普遍现象。《华盛顿邮报》的一项分析表明,四所以STEM见长的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哈维穆德学院,校园中的男性占比显著高于女性。
也正是在这些“阳盛阴衰”的大学,女性的录取率大幅高于男性。
比如,加州理工学院数据和MIT类似,且更夸张一些。
男申请者11352,女申请者5275,录取了211位男生,237位女生,女生录取率4.5%,男生录取率1.8%,差距有2.5倍之多。
除以上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篇幅有限感兴趣家长可以添加老师微信咨询:xnew0123
WeChat:xnew0123
对于“重女轻男”的指控,校方予以否认。MIT招生主任StuSchmill在采访中解释称:“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女性申请者更容易被MIT录取,只有在男女申请人数大体相当(而录取率仍有明显偏向)的情况下,才能这么说。”
女性申请群体的“自我选择(self-selecting)”倾向更为明显,往往只会在自身条件过硬的情况下提交材料,因此虽然女性申请者人数较少,申请质量却非常高,这就是为什么MIT新生的性别比例非常均衡。“所有学生都是以同样严格的学术标准和素质要求考核录取的,女生的表现并不比男生差。”
所以申请时的性别优势并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在申请者实力相当且背景同等的前提下,存在优先录取某一性别的情况。
其次,女生突出表现逻辑思维和理工实力,男生展现自身的细心敏锐和社会情怀,都是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一种表现,很容易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根据往年经验,男生在文学、教育、护理、艺术等领域的录取率会更高;女生则是在理工科、科学类专业等方向优势更明显。
为了有效地规划参加竞赛,尤其是像AMC这样的热门竞赛,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评估学生年级和准备时间: 根据学生的年级,选择合适的竞赛级别进行准备。例如,AMC 8适合4-8年级的学生,而AMC 10和AMC 12则适合10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2)制定备考策略: 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这是应对竞赛的前提。 真题练习:通过大量练习历年真题来熟悉竞赛题型和答题策略。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以检验学习效果和准备程度。
3)竞赛目标设定: 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和能力,设定具体的国际竞赛目标,如全球排名或特定分数。
4)跨学科竞赛规划: 考虑跨学科的竞赛,如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持续支持和反馈: 提供持续的学习支持和定期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解决备考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些步骤,学生可以系统地准备竞赛,提高竞赛表现,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家长可尽早寻找可靠的机构帮助孩子进行规划,犀牛国际竭诚为您服务!
犀牛国际课程为满足学生学习不同基础和需求来开设AMC国际竞赛课程。
犀牛教育耐心服务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提供答疑群,及时反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情况,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学生。
线下校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南京、武汉、合肥、青岛、无锡、成都、郑州、香港、宁波、重庆等多个城市开设校区,致力于为准留学生家庭提供全方位升学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