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AP考试报名时间引发诸多关注,根据往年情况来看,中国大陆考区考试报名将在9月中下旬开放!
在报名开放前,选课就成了同学和家长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但是怎么选?选什么?需要谨慎选择,毕竟选课会直接影响到成绩和申请结果!目前还在纠结的同学们,不要放过CB官方给出的选课方法论,或许会给你新的灵感。
01
AP选课有多重要?
直接影响你的申请结果!
AP课程作为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在美本申请中,很多大学都是非常看重学生AP成绩的,首先它能够证明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优秀的学习能力和热情。
在往年美国大学录取的成功案例中,AP课程高分学生在申请中有非常多的优势。
如:多门AP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大学的专业进行广泛探索和了解,未来专业申请有更多选择可能性。取得了3分/5分AP成绩,可以换取大学学分,早一点毕业,省钱又省时间。AP高分有利于在申请中脱颖而出等……
AP课程分为7大类,分别为艺术类、英语类、历史与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世界语言与文学类,以及研究文凭项目类。
每门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一到两年,学生可根据学校规定和自身能力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规划的多门AP课程。
45门AP课程究竟该如何选择,才有利于意向专业申请,提高被顶尖大学录取的机率呢?
AP选几门合适?
2-3门可以让学校看出学术取向
4-5门可以证明学术大方向下的能力
6-8门AP一般就是文科或理科大类可以达到的最高组合了
一般美国大学的申请至少需要提交4门AP成绩,具体科目的选择根据学生的时间和学习精力来安排!
需要特别注意!
在中国国际学校,可能并没有40+AP课程可供学习,还有每个学校的AP课程设置不同,具体看学校的课程设置。目前大多数学校提供的AP考试共包括6大类19门科目。
*如果想参加其他科目,尤其是世界语言与文学类别科目的AP考试,需要去境外考点。
02
AP选课该如何选?
CB官方给出了2个建议!
https://apstudents.collegeboard.org/choosing-courses
方法论1:
依据过去的成绩获取AP课程的推荐
若学生不知如何选择AP课程,可以点击AP官网的成绩测评通道,上传自己的SAT/PSAT/NMSQT, PSAT 10, or PSAT 8/9等成绩,获得AP课程推荐。
方法论2:
将AP课程连接到专业和职业
学生以未来要申请的专业or要从事的职业为目标轴,该系统会提供科学的AP课程推荐。也可以点击AP课程,查找每一个类别,详细了解每一门课程的介绍,以及导致未来职业发展走向的可能性,从而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03
AP选课该如何选?
有两个因素不可忽视
考虑因素1:文理兼顾,均衡发展
选课应文理均衡发展学生尽量文理均衡发展,AP选课上两者尽量都要兼顾。理科生适合搭配的文科课程:英语语言与写作、美国历史;文科生适合搭配的理科课程:微积分AB/BC、统计等。
考虑因素2:
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优势
美国CRIMISON学院的学院长Kevin Ferrone也公开分享了一些AP 选课的建议:AP课程的选择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优势上面。
选课前还应多方面了解每个AP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学习要求也是非常重要!不可盲目随意选择,导致在AP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痛苦而没成效!
04
AP选课该如何选
不同专业选课推荐!
若对未来要申请的专业确定了,就应选择相关的AP课程学习,来体现学生对所申请专业的学习积累及良好的学习能力表现。
不同专业申请,AP课程推荐如图所示(详细查看下方图表)
最后再说一点,AP课程有几十多种,但是各科的学习难度是不一样的,有些课程开始学,难度会比较大,需要学生有非常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些课程则是对中国学生而言学起来比较轻松,容易拿高分!
一起来看看:AP各科目学习难度梯度
第一梯度(高一推荐)AP微积分,微观和宏观经济,统计学,物理1,2,化学,生物
AP理科这些科目对英语的要求比较低,而且对中国学生来说,难度不高,容易拿到5分。而文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度大,无论从词汇量还是阅读量都有要求,可以学习预科,即先把基础打好,真正考试留到后两年。
第二梯度(高二推荐)
物理C,计算机科学,AP心理学,世界史,美国史,文学
高二选课时,可以结合自己大学的未来专业选课,以此来增加自己未来申请的竞争力。理科方面大家可以去选物理C,计算机科学,微积分,化学,以及还有生物等。而文科方面的话可以去可以选择AP心理学,世界史,美国史,文学等~
第三梯度(高三推荐)
文科、艺术类和语言类,如艺术史,音乐理论,欧洲历史,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等。
在申请之后,压力少了很多。高三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高,而且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考虑一些性价比高的课程用来大学换学分和免修。以上推荐有难度的AP课程可考虑选择。
AP各科学习有困难?
不能拿到5分AP好成绩?
需要提前攻克AP学习各难点?
犀牛AP课程班课
课程目的:针对重难点科目进行预习和同步学习,补缺补差,迎接课程挑战
衔接作用:精选主要考核知识点/知识模块,助力打通新学期知识脉络
教学方式:精研教材与历年真题库,击破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