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原因,思维逻辑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让学生无法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全英文授课+全英文生活环境,英国学校的教学思维和授课风格与国内学校和老师的差别较大。
在此前提下,学生身在英国,离家远,适应起来自然比较难。如长时间未解决,学习以及心态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英国高中允许学生在第一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通常选修3-4科,较为自由。而中国高中课程则相对固定,以高考科目为主,学生需在高一或高二选择文科或理科继续深入学习。新高考选科模式下,学生基本还是需要6门课。
对于人文或艺术类专业感兴趣的学生,英国高中的20-40门ALevel课程提供了更多选择。例如,心理学爱好者可选修心理学、历史等写作型课程,有助于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符合英国大学专业要求。
英国高中上课时间较晚,放学时间不固定,作业布置相对较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考试安排较轻松,课外活动丰富,师生关系轻松互动积极;而国内高中则要求学生早起上早自习,放学时间固定,作业繁重,考试频繁,课外活动较少,课堂氛围相对严肃。
异国求学考验学生的自立、问题处理和时间管理能力,同时需要强大内心以独自应对负面情绪和心态调节。对于未成年学生,缺乏家庭支持,这些挑战尤为艰巨。
直接申请英国私校16+的学生较少,因其申请门槛高,需通过入学考试并提交多份材料。学生应提前2-3年准备,确定A-level/IB科目和心仪学校。英国学校多接受11+或13+申请,名额多且要求较低。而16+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如哈罗公学每年仅招20名,要求GCSE预估成绩7-9。因此,建议早规划,低龄阶段申请更易成功。
那么,如果你是今年9月即将去英高开启A-level学习的幸运儿,现在可以做哪些准备呢?
从学术角度来看,你需要提前了解A-level的课程设置和考试要求,确定自己将要学习的科目,并提前预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A-level的课程设置,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从语言方面来说,你需要提前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为A-level的课程学习和考试都是全英文的,良好的英语能力将是你成功的关键。你可以通过阅读英文原著、听英语新闻、练习写作和口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初入英国读高中,语言是一大挑战,特别是未系统接受全英教育的同学。课堂上纯英文授课,日常交流也需流利英语。尽管有英语课程辅助,但仍需主动加强语言训练。
GCSE课程涵盖8-13门学科,包括数学、英语等必修和选修课,对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数学、科学相对熟悉,但经济、艺术等科目则带来新挑战。文科科目需大量阅读和写作,现代外语或宗教研究也可能成为必修,需提前准备。适应英式课堂、实验操作和独立思考也是学习难点。
GCSE的艺术类学科考评涉及课题研究和报告,对学习安排有较高要求。
英高上课时很多老师都有自己课件,不按书本顺序讲,所以调整学习灵活性,同样是一大考验。
即将去英国学习GCSE的同学们,为减少前期适应期的困扰,预习准备是关键。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通过阅读英文文章、收听广播、观看电影等方式积累词汇,并学会运用。同时,掌握基本语法规则,灵活运用到写作中,通过练习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提升写作水平。
面对GCSE的科目选择,建议先了解课程大纲,评估自身适应能力,并参考网上其他学习者的建议。对于必修科目,通过简单测试评估当前学术水平,找出学习上的短板和漏洞。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