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fall的申请环节,EPQ曾出现在曼大/利兹/谢菲/巴斯/伯明翰的con offer中,比如,原本要求AAB的专业,condition会降为ABB,外加EPQ A的成绩。
牛剑G5虽不接受EPQ成绩代替降分录取,但表示学生可将EPQ经历加入到PS中。
G5表示:如果有EPQ经历,可以加入到PS中,这可以提高你的申请竞争力。
例如牛津大学表示,EPQ虽然不会成为有条件录取的一部分,但大学仍认可EPQ 为申请人提供发展相关研究和学术技能的机会,并鼓励申请人在文书中展示相关经验。
剑桥大学也表示完成EPQ的学生,可以将其写入文书或在面试中提及,作为自己研究兴趣的证明。
24Fall目前已经成功收到牛剑等G5 offer的国内学生,不少都有EPQ经历:
牛津大学生物化学:
Alevel数学、生物和化学预估3A*+EPQ(不确定EPQ实考还是预估,未标明的下同)
牛津大学材料科学:
Alevel实考A*预估3A*+EPQ实考A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
Alevel预估3 A*+EPQ A*
剑桥大学经济:
Alevel实考2A*预估3A*+EPQ实考A*
LSE经济:
Alevel实考1A*预估3A*+EPQ预估A*
扫码在线咨询
微信:X-NEW0601
择校备考|国际课程|国际竞赛|语言标化|留学申请
~
讲真,几千字的论文,很难会忘记这个经历的。
过程痛苦,但有用。尤其是申请LSE,EPQ的经历对写PS的素材,绝对是有效素材。
因为EPQ这个项目,使得我在大学之前就已经系统地领略了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既磨练了我对文献搜集的本领,还高速探索了在这个领域里跑在前面的大佬的论点,我想快海绵一样在吸收。
其二,时间管理。EPQ与A-Level大考备考需要平衡,尽管EPQ每年有两次机会,但另一次的时间也与秋季A-Level考试相差不远。这个时候,项目计划表project Proposal form,就很管用。
因为EPQ需要产出的部分有四个:
1. 项目计划 project proposal
2. 学习日志 activity log
3. 产出论文 paper
4. 口头报告 presentation
像研究论文方向,目标;选择原因;预计需要开展的研究活动以及预估时间;参考的文献这些都是要列在项目计划表上的。
不过,这个填写也让我很奔溃,感觉PS都没有这么写了改改了写再改再写。现在看我和老师的对话就想笑。
我当时说,PS比EPQ好对付很多。
Y老师说,毕竟你有个大篇幅是通过EPQ的经历展现你对经济学的热爱。
选题方向调整的话就真的是打翻重来,也建议之后想要做EPQ的同学,选题要慎重,先定选题很重要。一定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且和之后申请的专业相关的。
还有比较有趣的日志。它也是表格形式,左边记录日期,右边写感想。我的建议是记录一下原始材料的来源,目前面临的挑战,现实与预期的差异,心情如何等等。
论文的经历就不提了,都是学术积累,只要你的知识库充足,足够有逻辑的支撑你的论点,5000字不成问题。
最后是口头报告,其实就是汇报+答辩,把控时间和你自己写的论文日志等的细节了。
反正,整个EPQ的经历下来,还是很有趣的,还明确了我之后的经济学的方向。
对于那些专业方向明确,但缺乏相关专业实践和积累的朋友们,EPQ无疑是一个闪亮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那些科研机会相对较少的人文与社科领域的学子们,这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如果你渴望锤炼自己的学术写作和时间管理能力,EPQ也将是你的不二之选。
此外,如果你发现学业之余,仍有闲暇之余力,那么,何不投身于EPQ的怀抱,去探索那未知的学术领域呢?
如果你已经觉得应对校内的A-Level考试如同走钢丝,每一次复习都需要竭尽全力,那么,或许你可以暂时放下EPQ,集中火力攻克A-level大考,那才是你当下的重中之重。
又或者,你的日程已经被其他学术项目或竞赛填得满满当当,那么,EPQ或许并不是你的首选,毕竟它只是一个学术探索项目。
再者,如果你拥有更为优越的研究资源,特别是理科方向的朋友们,你们或许能在实验室中找到更为广阔的天空。
毕竟,EPQ的研究多偏向文献综述,而实验室的实践可能为你带来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更深的洞见。
扫码在线咨询
微信:X-NEW0601
择校备考|国际课程|国际竞赛|语言标化|留学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