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是个围城吗?一年花20多万,值得吗?

时间:2022-01-29 13:56:14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国际学校,好像一个围城,进来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要说为啥,好像又无法说的那么明白。

 

就比如安安妈妈,幼儿园的时候特别满意,但上了小学仿佛不尽如人意。

 

花了那么多的钱,与亲朋好友在公立读书的孩子们一比,好像就英语不错,但其他成绩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每次一辅导,仿佛在补天。

 

这让安安妈妈很气馁,也开始怀疑,就这样的,以后能上世界TOP50的大学吗?

 

一年花20多万,一花就是十几年,真的值吗?

 

当然,不仅学业,还有比如疫情,家庭教育规划和家庭经济变化,学校师资的稳定性以及好老师要撞大运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家庭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去留问题。

 

但就目前而言,学术成绩始终是家长们焦虑的核心,毕竟从小到大都是国际学校要花好几百万,比如说: 

 

来国际学校的初衷并不仅仅是为了卷面成绩,

但其他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又该怎么衡量和判断呢?

花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真的就能学的更好吗?

孩子每天都乐呵呵的,但一做题就好像银河系都漏了!

而每一年各大学校offer放榜更是聚焦了家长们焦虑的目光。

 

哪个学校成绩最好?有几个藤校的?

自家孩子所在的学校有多少名校offer?

以目前的成绩,未来真的能上Top50的名校吗?

上不了怎么办?

 

虽然家长都会谦虚的说自己娃可上不了藤校,但爬藤的家长,谁心里会接受上一个“美国二本”?

 

这些问题,年级越高越焦虑迷茫。

 

在焦虑迷茫的背后,不少家长开始动摇。

 

要不要转回公立去?

要不要放弃出国读书的计划?

这么读下去到底有没有爬藤的希望?

国际学校=快乐教育?

对不起,你想错了

 

如果你问10个家长,9个家长会告诉你,希望孩子能“快乐学习”,特别是低龄段的家长。

 

8个家长会告诉你:我家孩子活泼好动,适合自由奔放的教育模式。

 

在很多小孩子家长的眼里,国际学校就意味着“快乐教育”,自由奔放,能够让孩子张扬个性不受拘束,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轻松快乐的搞定学习,直通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可太有吸引力了。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被骗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都一直被所谓的“国外快乐教育”的概念所迷惑和洗脑,以为国际学校也会是快乐学习,轻松就能上哈麻牛剑。

 

但真正的国外精英教育,或者说通往世界Top50学校的路,一条比一条辛苦,更别说哈麻牛剑。

 

而在国际教育这条路上,开开心心地玩儿着学,只是低龄段的一种学习模式,但如果想要结果优秀,也一样要伴随着各种枯燥反复的练习和升级打怪。

 

申请国外大学,一样要考试,要成绩,要分数,而且是跟全世界优秀的孩子竞争,需要更扎实的基本功。而此刻的英语也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语言,用英语参加所有的考试与竞争,包括各种科目的国际竞赛等等,并非能聊天能看几本全英文书就可以胜任的。

 

除此以外,在个人爱好和特长上也最好能有所成绩,而成绩的背后首先是强大的训练量。

 

就拿我身边的一些一二年级国际学校的孩子们来说,有每周要打16小时网球的,有每天放学要练2小时体操的,有一到冬天就要去天天训练滑雪的等等。这些孩子的成绩都非常好,但这背后,绝不是普通课外班一周一次玩玩的心态能练成的。 

 

学术+爱好+社会活动等各项指标,在国际教育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甚至于即使你什么都优秀,申请也不能保证梦想成真。

 

因为国外的招生更多的不仅仅看孩子目前获得了什么荣誉,更要看孩子的“潜能”。越是好学校,愈发关注孩子是不是一个有意思,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有能力有潜力未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而这一切的背后,需要孩子拥有极强的学习力,创造力,创新精神,沟通能力,领导力,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能力等核心能力等等。

 

换句话说,有好成绩也不一定行,但没好成绩一定不行。

 

千万不要觉得国际教育路线很轻松,这一切,绝不是开开心心玩多少年能玩出来的结果。更可能是一条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证如愿的路!

 

比来比去,不如面对现实

做好这一点

 

很多人在开始选择国际学校的时候,仅仅是从经济条件考虑。觉得自己家能承担这个费用,且希望孩子能在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访校的时候觉得硬件条件不错,老师讲的各种理念也都头头是道,加上孩子也很喜欢(其实孩子只要玩得开心都挺喜欢),觉得这么学习相当不错!

 

但走着走着就开始到处对比。跟公立孩子比语文,跟美国孩子比英语,比来比去得出一个结论,自己娃这学校不行啊!然后开始频繁的换校,换来换去,看哪家都不顺眼,一筹莫展。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都要面对一个现实: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或者即将面对的,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到过的世界。判断一个新事物是否适合孩子,不能用我们旧有的经验和认知去判断,而要站在孩子和未来的角度去判断。

 

国际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新事物,本身存在这很多新机遇与新的可能性,也会有自身的很多不确定性。如果想要选择这条路,并且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了解学校能做什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家校共育! 

 

在我看来,家校共育的真正意思,不是学校管学习家长管吃喝,也不是因为学费很贵,就可以交了钱啥都不用管了。

 

相反,真正的家校共育,是双方像一个合作者一样,在学习与教育上互助互补。这一点在国际学校尤甚,特别体现在两个方面:

 

帮助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驱力

 

可能很多人在打听学校的时候会发现,总有家长说,XX学校啥都不学,天天玩儿,花了钱啥都学不到。但是每个学校都有学霸,也都有学得好的一群孩子。

 

一个偌大的学校,真的每天只是玩不学习么?那怎么开的下去呢?

 

事实上,在国际学校的学习,非常考验一个孩子的学习力和自驱力。没有老师会盯着你读课文背单词,老师只会告诉你应该干什么,但没人会检查这件事。一切学习全靠自觉,时间会检查一切结果,而不是老师。

 

了解和理解学校的教学模式,并资源互补

如果你探校多了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国际学校或者双语学校,都有着一套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教育理念。但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模式,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每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各有不同。

 

比如有些基础很扎实的学校,相对拓展和延伸的内容不会很多;反过来拓展和延伸学习模式的学校,基础知识会讲到,但可能没有时间反复练习。那就需要家长在家协助完成相对应的练习,以来夯实基础。

 

因此,国际学校的家校共育,绝不是按时接送孩子那么简单,相反,家长要深刻理解国际教育的精髓,以及自家选择的学校教学模式和培养理念,优劣势,结合自己家庭的优势资源和家长的所长之处,互补互助,让孩子尽可能的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尽量减少因为中成绩不理想,走一半换路线的可能性。

择校这件事: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国际学校虽然直通国外高校,但不同学校也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擅长的方向等等。

 

如果幼儿园入学可以不用看太多,但如果进入小学阶段,首先要了解一下毕业生大方向的走向,以及学校的擅长之处,比如美国方向和英国方向哪个更好?A level,IB, AP哪一个适合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未来规划?这是选择的第一步,年级越高越重要。

 

其次家长最应该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是一个学校贯穿12年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以及如何评估孩子的学术能力等等。

 

一个学校如何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如何落地执行,并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孩子的思维力,学习力,培养和提升孩子的探究性,自驱力,有怎样的活动和模式能全方位的提升孩子的沟通力、领导力等等。

 

只有深入了解了具体的教学日常,从思想上真正的认同学校,保持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致性,才是选出一个真正适合自己还和自己家庭的学校。

 

千万不要为了英语好而选择国际学校,更不要听见哪家考得好就去哪家。

 

适合自己孩子自己家庭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再次,与家庭能配合的风格一致:这点听起来不那么重要,但选错了全家痛苦。比如学校是否需要家长配合很多活动?还是“省妈”的啥都不用管型?几点上学放学?中午是否午休?这些细节的问题其实才是日复一日关乎整个家庭作息,家庭成员安排等等细节问题,要提前打听好。

 

国际学校是个围城吗?很难说。

 

但无论在城内和城外,都需要面对“国际教育”这个新事物有更深和更透彻的理解。了解其优势和劣势,思考自己能提供的助力。没有绝对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但可以肯定的是:考上清北和藤校的孩子,本质上是一类孩子。

 

他们不仅拥有极强的学术能力,更有着极强的学习力、思考力、逻辑能力、沟通力、领导力等等。面对未知的一切,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探索和好奇心。成就他们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自驱力。

 

而与此伴随他们的,是高度的自律和忍耐,是孤独奋斗下的一往无前,是日复一日的练习与自我挑战。这一切,比成绩本身更重要。

 

这世上没有好走的路,通往金字塔尖的路上的艰辛,每条路都一样。

 

关键字:国际学校择校,上海国际学校,包玉刚,2021中国国际化学校百强指数,上海世外,

推荐资讯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