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GMAT=雅思
雅思和GMAT这两个难兄难弟,成了杀G人过不去的坎。许多GMAT小白认为GMAT考试既然是英语考试,那么考试思路应该和雅思托福一样,单词和长难句、词汇量和英语基础是王道。
其实雅思和GMAT,从来都只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GMAT其实属于商科入学考试,虽然考试是全英文,但是GMAT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检查你是否有成为商科管理人才的潜力。
与此同时很多论坛上的高分贴都是很简单地拿到700+的捷报,让人误以为GMAT 700+其实很简单!事实上GMAT 700+基本是美国TOP30商学院申请的标准,能考上的学生少之又少。很多认为自己英语底子不错,词汇量掌握的也十分充足的学生,做过题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能看得懂题目,却永远做不对题目,最后明白原来GMAT最重要的是建立商科思维。
误区二:盲信题海战术死磕正确率
许多同学还没有梳理好知识脉络,这样是会开始匆忙做题,相当于高一高二没有学习好,就进入高三冲刺的模式。所以没有核心的解题方法,若只是依靠大量刷题对GMAT无效!
依靠题海战术并非只是这一个致命弱点,同时还有很多备考资料因为时间很久,并不会具备参考性的。必须切记OG和Prep的题目官方给出的资料,同时还是比较接近命题者命题思路的题目。
如同许多的GMAT高分经验者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料也可以拿来用,比如说300难题。但是切记不要再盲目刷题了。
因为刷题为的是掌握其背后蕴含的逻辑规律与解题思路,并非只是一味的刷题量,若一味做题,却根本不注重错题的纠正与逻辑的探究,这成为了低分的原因所在。
误区三:不模考或太在意模考
有许多同学临近考试,还自信满满,觉得模考没有太大意义,认为无非就是多做一遍题而已;也有同学太在意模考成绩,成绩低了患得患失,成绩高了就有恃无恐,但实际上这都是不可取的。
每一次备考不仅仅是时间的投入,还有更多的精力、耐力、信心的投入,尽早拿到满意的GMAT成绩,就可以尽早做下一步规划和打算,所以确保GMAT能够一次拿下就变得尤为重要,而考前模考摸清底细也成为不二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