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越来越多大学采取美本招生Test Optional(可选择性提交)政策,一面是CB官方在本周宣布从2023年3月开始,所有国际考场SAT将用机考取代纸考!等到2024年所有北美考场也将全面铺开!
一时间家长、学生人心惶惶。机考时间从3小时缩短为2小时,会不会来不及做题呢?考试形式、考题发生改变,学生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题库可以刷,会不会拿不到理想的分数呢?
还有还有,虽然近些年因为疫情美国大学将SAT/ACT成绩改为Test Optional,未来如果恢复常态,是不是我们家孩子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起来了(应对线上SAT了)!
回应言简意赅:
Test Optional(非强制提交标化)政策并不会会随着疫情的消散而消散,但Opting Scores(选送成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越是顶尖学校,提交标化成绩的比例越高;
SAT机考单题允时更长,ACT适合“越挫越勇”的学生。
*下文以第一人称陈述
#01
Test Optional
不会随着疫情而消散
大家对Test Optional最先的误解,就是这个政策可能会随着疫情的消散而消散。实际上,持续超两年的疫情已经为Test Optional政策创造了至少三年的流行期。作为美本价值风向标的哈佛最近也确认2026年之前不会改变Test Optional。
我可以确认的是,Test Optional在未来五年内将继续充当美本招生的主流政策。到2023年,恢复Test Required(TR)政策的T100不会超过15家。这15家主要是佛罗里达、佐治亚、印第安纳等保守州的公、私立大学。
像UIUC、UW Madison这样的标化比较刚性的大学,也极有可能恢复提交标化。
从考生角度来看,事实非强制提交SAT的两年中,有一半的每本申请者提交了标化成绩,而且申请排名越高学校的学生里提交成绩的人数越多。在T30中,提交成绩的比例高达65%。
在提交成绩的申请者中,一个适应Test Optional政策的主流行为就是Opting Scores(选择性提交)。根据Common App的统计是,有一半以上的提交成绩的申请者在选送成绩。当分数高于学校录取中线的时,就选择提交分数;否则,不提交分数。
可以说选送成绩是一个优化录取的非常明治的战术性考虑。但请注意,这个战术的前提是申请者必须参加了标化考试。
大家都知道美本入学类的标化考试有SAT和ACT这两种。对于两种考试的选择,过去在市场曾流行的说法有很多。
我这里列举了五个。比如:
-
SAT比ACT更难,
-
东西两岸美本更喜欢看SAT成绩,
-
SAT考智商而ACT考知识,
-
SAT只能笔考而ACT还可以机考,
-
以及SAT在国内没法考而ACT可以等等。
这些比较的说法其实大多是错的,只有SAT靠智商这个说法能坐实。SAT和ACT各有难易,分数也可换,谁会适合哪一种完全因人而异,没有一定的比较结果。两考之间的比较取舍,我们在下面会详细谈到。
#02
同样是机考
你会选择ACT还是SAT?
1月25日CB官宣推出机考,并给出确定的推行时间如下图示。
2023年春季即三月,机考会先在国际考场铺开,不包括北美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到2024年春季,北美主场也将全面铺开机考了。目前,东部地区如康州,各州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在做监考教师的培训。
可见各地对新的SAT机考的重视程度很高,这和主流媒体天天对SAT的喊打喊杀完全不是同一景象。所以,考试绝对不会被废。
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说,2023年以后的SAT-ACT选考,将会有一个更明确的格局。什么格局呢?
要分辨清楚两考,我们先从考试的内容来看。接下来的这张图,详细地列举了两考在数学、语法、阅读和科学等四个部分的考察内容上的差异。大家可以看图了解,我就不一一细数了。
我要重点讲的三点主要差异是:
-
ACT考知识SAT考智力,
-
ACT要求的做题速度比SAT更快,
-
备考上ACT是学习导向而SAT是应用导向。
SAT机考单题允时相对增加
考试内容上,SAT升级为机考以后也不会变化,所以以上的比较适用于机考SAT和ACT之间的比较。另外,机考SAT比笔考在速度更放缓了一些,所以在考试的速度上来看,机考的SAT会更加适合中国大陆的孩子们。
除了以上的比较外,SAT机考还引进了不少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阅读文章缩短,每篇文章仅配1道题,数学题面文字更少,考试时长缩短到两小时。
除了这些之外,CB负责SAT的副总裁还透露说,新机考的出题顺序是Adaptive的,即题序因人而异。尽管总时长变短,但单题允时则相对增加,这就意味着考生不必完成固定数量的考题。
对于Adaptive的标化考试来说,技术上合理的结论还有两个,一是每道题的给分分差会被拉开,二是题目完成的时间可以被计入给分的curve中。有了这两点技术能力,考生就不必费时费力地完成固定数目的考题了。
题目和界面更加友好,学生心理压力变小
下面来看看机考的用户界面情况。机考可以在满足要求和安装了专用App的硬件上完成,包括PC、Mac、iPad、或Tablet。界面上会提供计时器、标注笔、书签、绘图计算器、公示表等常用工具按钮。
遇到技术问题时还有求助键。监考老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全教室或个别考生加时,监考界面上会自动计时。
根据参加了机考试运行的美国考生反映,机考确实题目和界面更友好,心理压力减小很多,而且阅读文字一般不用翻屏(判断:考题单屏显示文字量大概不超过150词)。
SAT适合一鼓作气,ACT适合慢热型
两考除了在内容和技术层面的差异之外,还有行为适应性的差异。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考生来说,阅读是考试中最烧脑的部分。两考的顺序差异,可能使它们各自适应不同的考生。
八月放在第一部分的SAT,需要考生在考试开始的时候,往往是早晨8-9点时,有最佳的脑力状态。所以习惯早起的学生,或者喜欢一鼓作气做事的人,某种程度上比较适合选考SAT。
而ACT把烧脑的阅读放在第三部分,即考试进度到60%的时间点上,这就要求考生能把较大精力留在后半程。慢热型的考生,或者做事属于愈战愈勇性格的人,就比较适合ACT。
#03
为什么建议大家“一备双考”?
其实在test optional时代,要有能力使用标化这个选择,就需要牢牢抓住。
最好的抓牢它的方法,还不是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考试,而是两者都考,然后选得分高的考试提交分数。这样做,手里就不仅有送不送分的选择,而且有送哪种分的机会了。
而我在疫情以来一直坚持推广的备考模式是一备双考,可以方便地解决考生备考两种考试的麻烦。
所谓一备双考,就是学一种备考方法,兼顾SAT和ACT两个考试。这种一备双考的神器,就是我们的规划模型。即后面要讲到的5V。
首先看一下一备双考可行性。ACT和SAT虽然考试内容各有侧重,但他们都是标化考试,考试的出题方式都是一样的,即出大量的题目但给少量的时间,然后按照考生能快速答对的题数给分。于是,考生的思维速度就是胜出关键。
从考生身上做过实验来看,当给定时间提高的两倍以上时,北美考生在不增加备考学习(只知识水平保持原样)的情况下,平均分数可以提高200分,而大多数1500+的考生都有能力问鼎1600。
这说明,拿分就是速度问题。
中国考生想要提高速度,省去“翻译时间”很重要
人的逻辑思维,有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意识思维是我们可以关注到并且表达的出来的思维,而我么们无法以意识去关注到自己的潜意识思维,所以也表达不出来。
与意识思维的低容量、单进程、理性化、有序、偏见和出于意识觉察状态的特点比起来,潜意识思维的特点时是高容量、多进程、情绪化、无序、无偏见和始终处于意识无从觉察的状态。这样的潜意识,跟意识思维比起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
脑神经领域确认的前意识思维速度,至少是意识思维的500-1000倍速以上。大部分标化考生之所以做题速度慢,根本原因就是大量使用意识思维。
对于中国的SAT和ACT考生来说,我们的做题思维停留在意识思维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习惯。我们的考生一般在接受英文信息之后,先要经过一个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使用的是中英文的对应关系,这相当于一种针对语言的理论知识。有理论就等同于理性化,这正是意识思维的特点。要克服这个翻译过程带来的思维缺陷,只去掉翻译是不够的,必须在去掉翻译的同时,建立起直接理解英文的潜意识。
这个建立过程,你可以通过海量刷题(即读书破万卷)的方式完成。要想快速完成,就要通过针对语言的潜意识训练。
回到人类思维的本质
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5V模式的功能,这是规划模型课程的核心部分。5V就是五个思维逻辑的维度,这是人的前意识思维里的五个基础维度。只要是人的思维,就离不开这五个维度。5V是长期生物和社会进化过程留在人的脑神经网络的逻辑模式。
5V是哪5个V?为什么是这五个?
我请大家想象一下我们的进化祖先,那只几百万年前生活在树上的类人猿某某。它为了生存,要吃树上的香蕉,该吃的时候吃,比该吃的时候不吃。
它的大脑思维,要分得清要吃和不要吃,并指导身体做出吃或不吃的行为,吃与不吃就是正和负,这是第一个V。好了,树上不知它一只类人猿。别的猿吃了香蕉,它不能感到满足,要自己吃了才行。
自己和别的猿的区别,大脑也要分得出来,这就是主和客这一V。第三个V,单复,说的是吃香蕉的数量。很饿的时候就不能只吃一根香蕉了,大脑要分得出来这个区别。有了复的概念,就是有了两个以上的数量概念,那就自然会产生求同和求异这第四个V。
香蕉和橘子,都解馋这是相同,但香蕉解饿橘子解渴这是不同。最后会求异,就慢慢带来因果这一V,这是第五个V。某一天,猿某某咳嗽了,吃了香蕉还咳嗽,吃个橘子就不咳嗽了。于是它就明白橘子能治咳嗽。下次再咳嗽,在没找到橘子之前,他就已经知道吃完橘子就可以不咳嗽。这就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有了预判,这叫知未来,和前面四个只知当前的V完全不一样了。
有了因果,从猿到人的大脑逻辑上的关键就完成了。猿某某都有5V,作为它的进化后代的我们也有,这就是我们潜意识下思维的基础逻辑。归化模型课就是用5V来训练学生的潜意识逻辑的。
考试心态崩了,原来是这些因素
前面讲到潜意识的时候,我们还讲到它是受情绪支配而不是理性。对于考生来说。情绪是如何支配潜意识的呢?我们用下面这张情绪结构图来说明。
考试从报名开始。报名,意味着考生认为这次考试的题目是自己能搞定,这相当于是认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覆盖了开始所能遇到的题目。这是一种对外界未来的期待,这在情绪中定义为Anticipate。
经过一定准备,考生进入考场。看到第一道或前面的若干道题时,他的反应都是,做题,搞定它。这个情绪反应,在生物学上类似捕食者见到猎物的冲动,定为Anger,这是对外界当前的认定。
前面的这若干题也都顺利做出来的情况下,考生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定为Trust,这是对自我过往的认可。
如果这个过程能持续到考试结束,考生自我评估就一直保持良好,大脑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供应充足,思维效率也就很高,从考场下来的考生就是开心的,定为Joy,这是对自我当前状态的认定。那么两周后考试分数,也肯定会证明这一点。
但是,一旦做题过程中某些难题出现、花了长时间做不出来等非预期情况,情绪状态就会从上面的Anticipate转变为Surprise,意思是外界的情况超出预期(现有知识经验)。这个状态出现,会导致大脑的多巴胺减少。
如果持续较久,导致有几道题不会做而乱猜答案的话,考生的自我认定就会从Trust转为Disgust,这是对自我过往的认定。
Disgust和Surprise一样,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适当减少,思维能力减弱,特别是再加上有限的时间因素,会让考生产生对后面的考题的畏难心理,这定为Fear,类似于猎物碰上捕食者的心理反映。
这时候,大脑的多巴胺严重减少,甚至被切断,他就再也想不出来答案了,哪怕是在简单的问题上。这样,考生从考场下来时是Sad的。两周后的结果也会确认这一点的。
注:Anticipate-Surprise、Trust-Disgust、Anger-Fear、Joy-Sad,这四对八个情绪,就是我们的潜意识里对外界和自我在时间层面上的情绪。对外界。我们会主要考虑现在和未来这两个状态。而对自我,我们会主要考虑过去和现在这两个状态。正常心理下,人对外界的过去和自我的未来很少产生情绪反应;如果有,那就常常是病态心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