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手机响起,“李老师早,有一些问题想向您请教!”家长的疑问如期而至。
大家好,我是犀牛国际教育创始人老李,每天我都会接到来自家长们的关于国际教育的各类疑问。从业十余年,我不仅带出了许多国际竞赛金牌者,也结识了这些优秀学子背后一直做支持、打辅助的家长朋友们。老李真心敬佩这些默默付出的家长朋友,我也十分乐于解答来自家长们的各式各样的疑问。
最近,我汇总了大家常常会问到的问题,将在【一期一会】栏目中分享给大家,帮家长和学生朋友们避开求学之路的各种坑!也欢迎家长朋友们交流沟通,为了孩子的未来,咱们共同努力。

李老师您好,看了您之前关于阅读习惯养成的文章,我实在为我家孩子担心,每次给他检查单词,我的血压都要飙升。前几年小L的表哥跟您学过SAT,所以我就来跟您咨询下,有没有出国留学词汇积累提升秘籍?
小L妈妈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的认可。我是从07年还在新东方的时候就开始教授8000词汇和12000词汇。因为十几年前呢,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词汇的软件和学习视频。那个时候很多同学学习词汇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个是背俞敏洪老师的红宝书,第二个就需要通过老师去进行讲解。我呢教学经验也比较多,SAT 小SAT GRE等等,另外也开发了一个词汇的软件。所以说我对这个词汇教学,可以说亲切感是比较强的,这些都是我当时总结出来的一些书籍,当时还是被广泛使用的。
背单词的方法多种多样,从红宝书到网易有道,各式各样的方法我罗列在下图中。但是您要是问秘籍,可能我感觉不应该叫做秘籍,应该是叫做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你比如说有人喜欢硬背,有人喜欢富有逻辑记住单词,或者有人希望通过思维导图来背,或者有些人需要别人去监督才能背。方法各种各样,有些甚至奇奇怪怪的。
我觉得最关键的,不是你选择哪一种方法或你选择哪一本词汇书,关键的是第一是要坚持,第二不要把背单词的周期拉得太长,一般来说学生去背前三遍单词的时候,最好能够在两周或三周之内搞定,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引起自己的疲劳,从而更容易放弃。
对,我们家孩子就是得别人监督才能背,不知道年后咱们有没有这种学习监督的班级啊?讲课教材是不是还是自主研发的呀?
班级是有的,我们的教研这块是非常严格的。尽管现在新媒体十分发达,很多内容都在网上抄来抄去,但是我们的老师在教研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求每个人去探究最原始的出处,比如会用到韦氏词典的英文释义去做课件,我们也不允许老师们随便下载一个PPT就上讲台,这个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老师的不负责任。
新年过后,您可以和孩子过来我们当面聊一聊,看看孩子的意愿,再决定班级和匹配适合的老师。
听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影响蛮大的!另外最近我听说SAT考试变成了机考,我们家小L思考过后还是决定要继续考一考SAT,请问这个考试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么?
SAT的词汇大部分都是属于书面词汇。所谓书面语它跟口语的区别就是,书面语的单词表达的意思会更精确,而且书面语语境会非常的鲜明且富有特点。这个跟咱们汉语当中的一些这种高级词汇——成语很像。成语一般在口语当中很少会被用到,但是在书面语中就被用的特别多。当然我这里说的书面语指的是公对公的文章等,因为现在大家已经被朋友圈、微博、视频号这种自媒体的天天围绕,自媒体的书面语和口语是区别区别,其实越来越少了。但是200年前当时那个时代的书面语,是一些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之后书面语才不用文言文了,变成了我所说公对公文章等。
那么有了这个概念之后,SAT的书面化特点你就可以理解了,比如说,我们说“这个消息是假的”。但是很少会说“这个消息简直是空穴来风”。所以SAT的词语可能现实生活中说话用的不是很多,但在文章写作申请大学的过程中,还是要用来写作公文邮件等等。
SAT的主要难点我总结了一下,第一形容词、动词的情景义(即比喻义、引申义)丰富且变化多端;第二专有名词、动词多、而不知道该记哪些;第三背了容易忘记;第四背了容易混淆;最后不知道哪些该多背,哪些该少背。
解决方法我编了个口诀:
前几遍快速看至熟练
最后一遍边做题边查
背哪本词汇书不重要
大量阅读做题是关键
具体解释的话就是选择一本自己认可的词汇书,前几编快速翻阅,主要是做到一个熟悉度,之后就需要边做SAT的题目,边到这本书中去查相关的单词,从题目的语境去理解单词和记忆单词,最后再通过大量的阅读在各种不同的上下文中去了解这个单词的适用范围和要求,再做一个类比,比如汉语成语“程门立雪”,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需要去了解一个故事,之后这个故事浓缩成了四个字。那么在后续考试或者上大学上课的过程中,碰到了某个特定词语,你肯定对这个词语不是一知半解,而是面面俱到。
这些方法我先记下来,到时候见面可以一起再探讨。谢谢李老师的耐心解答!提前祝您新年快乐!
感谢,也祝您新年快乐。希望我的分享对孩子有帮助。欢迎随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