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焦扬教授。
焦教授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博士,曾任美国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 人类学系助理教授和本科生学术导师。参与迈阿密大学人类学系课程教学目标的修订工作,并担任迈阿密大学多元化与包容论坛国际学生指导小组召集人。迈阿密大学TESOL认证训练完成18个研究生学分。
美国人类学学会、非洲人类学学会、应用人类学学会、和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协会会员。《非洲研究季刊》(African Studies Quarterly)编委会成员、审稿人。2次独立主持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倡议资助的课题,曾参与编写美国教育部资助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营商环境报告》,参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欧盟研究基金会资助的多个项目。
因为时长关系采访分为上下两部分,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和大家分享焦教授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关于人类学学科介绍,以及专业选择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同学们更多的助力和思考。
焦扬教授您好,了解到您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博士,能不能聊一下您的个人学习成长经历?
我就大致从本科阶段的学习,从我怎么对人类学感兴趣,到进入这个学科开始聊吧。
我本科是在上海复旦大学的哲学学院学习哲学专业。从哲学的训练上来讲主要是通过我们对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等的思辨,对哲学历史上的一些主要问题去进行研究,然后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接触到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人类学家,比如说列维-斯特劳斯,著名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还有一些其他的法国学者、英国学者,比如说马塞尔·莫斯,写了《礼物》的。还有美国的马利诺和我们国家的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
通过哲学的学习,我对人类学的理论比较感兴趣。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对于体质人类学、生活人类学一直都有一个比较强的学术研究的传统,包括早期的田汝康教授等。我们现在复旦大学也有生命科学院,所以他们对于分子人类学方面也是有很多的研究。我当时由于对人类学产生了兴趣,从文化和人类进化的两个角度选了一些课,包括人类进化的起源等等,然后我在这个高年级的时候,有幸参加了复旦第一届汪道学者的一个本科生的学术研究的计划,当时做了一个初步的田野调查,是在西藏研究他们的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问题。之后我就了解到,在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史上来讲,由于起源于西方,那么虽然咱们国内有不少院校有人类学系,但是想要获得系统的人类学的训练,主要的学校还是在欧美,也就是在美国,还有英国、法国等等这些国家。所以当时我就申请了出国留学,到佛罗里达大学去继续学习人类学。拿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之后,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非洲,和跨国移民这些方面。
能了解下人类学是主要研究什么的吗?人类学下属分支很多,能举例说明一些特点,便于学生选择专业吗?或者说您对于选择专业这块有没有什么建议?
对于人类学,可能大多数中国学生,就像我本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一样,比较陌生。人类学从学科的发源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从西方的视角去发现人类的多元性、多样化的学科,从19世纪开始才渐渐成型的。我们讲主要的一些人类学的阵地就是在欧洲还有美国。美国的人类学训练的比较系统,分为四个分支。在我们讲四个分支之前,我们首先来定义一下,人类学主要研究什么。顾名思义,我们给它翻译成人类学,anthropology,anthrop这个词根就是指人。那么,它就是通过研究历史上,以及跨地域,跨时间空间的这样的一个整体性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多样化,我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进化以及人的文化的一个学科群。定义之后,我们就想知道这个整体的视角。那么在美国的人类学传统当中就分为主要分为四个分支。
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想要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特点,这就是生物人类学。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我们人类起源的理论性研究,包括我们如何通过这些化石去研究,我们人类是从世界上什么地方起源的,比如说从非洲大陆,这是一个非洲起源说,每年还有多地起源说。那么大家通过分子人类学,去研究我们原始的人类是怎么形成的。另外还有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我们人类的近亲,primate,也就是灵长类的动物,它的一些行为,以及它的进化特点。研究灵长类的动物,也就是我们的近亲,我们也可以了解人类的起源。这是生物人类学,这个一个分支。
第二个是我们可能比较熟悉的一个,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主要是研究我们人类文化方面的多元性和多样性。那么这个就包罗万象,比如说人类的亲属制度,人类的宗教信仰,包括人类的经济活动等等。所以说这是通过跨文化的比较的方法,深入一些的微观的观察、田野调查等去研究我们人类社会当中的文化现象,这就是文化人类学。
第三个分支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研究人类过去有关的,就是考古。在中国,可能考古跟历史走得更近一些,但是在美国的传统当中,它是囊括在人类学的分支下,通过我们对于人类的遗存,去重建和了解古时候我们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我们主要的农业经济活动等。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我们发现了马王堆,然后发现了这里的二里头文化。我们可以由此来判断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包括当时的二里头文化发展到了什么水平。这就是考古。
第四个分支是语言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主要关注什么呢?就是我们人类在发展进化的时候,语言是如何变迁的。同时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语言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当中是如何去被定义的。这就是语言人类学。
讲完这四个主要分支之后,我们还有很多偏应用的一些人类学的分支。应用人类学比较广,结合学生选择专业,选择非常多,我们简单来讲几个应用。
首先来讲的是医疗人类学,或者叫医疗健康人类学,medical anthropology。那么医疗健康人类学,顾名思义,我们就是把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在医学领域当中。这里不是说我们要抢医生护士的饭碗,而是说我们要试图理解文化属性和生物属性当中有哪些互相作用。在文化属性和生物属性的互相作用当中,在医学健康领域当中,会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说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种族,他们自己的文化特征,对于这些人群的就医经验,会有一定的影响和塑造。另外我们不同的文化社会对于疾病的预防,对于健康的概念,他的认知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有一些不同。这就反映到一些公共健康政策,比如说我们如何让人们更好的接受接种疫苗。有些人群可能由于宗教或者文化的原因反对接种疫苗,或者说他对现代医学有误解。我们通过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去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医学人类学反映我们去研究文化属性,生物属性的交互作用一个例子。学生选专业的时候,如果对医疗有兴趣,但是又不想要去专注,变成一个外科医生,那么就可以通过医学人类学这个方向去报考专业。
另外一个例子,比如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气候变化等。那么环境人类学实际上也是围绕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一系列比较复杂的问题去展开研究的。对于在高原上的一些族群,比如青藏高原的藏族,比如说秘鲁的安蒂斯山脉的牧民等。他们如何去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当中他们如何看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他们自己的一些信仰、知识体系和我们现在提出来的可持续的概念有什么样的联系?我们从他们这种传统的知识、传统的信仰当中,是不是能够观察到一些对于我们现在要进行的可持续性政策可借鉴的地方?包括还有我们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社会的应对韧性。这个都可以去从环境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
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应用,比如发展人类学,Development。经济或者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从联合国到每个国家都关注的问题。发展人类学主要运用人类学的知识,关注如何提升一些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帮助一些国家能够减少贫穷等。我们国家在非洲有很多的援助项目,比如帮助他们自来水,建设公路基础建设。我们在做这些援助、发展项目的时候,不仅是工程方面,同时要理解对当地社会,对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能够保证我们的援助,援助到了真正需要的地方。很多人类学家在一些国际的非政府机构,包括联合国下属的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署UNDP等去从事研究工作。
最后一个应用,可能很多同学未来想从事business,商业。business领域实际上人类学的应用也非常广,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市场营销marketing。人类学可以通过一些民族志的方法,跨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消费者,帮助市场营销的策略能够更好的触及我们想要去推销的产品或服务。另外一方面这个领域应用比较多的是组织人类学。学business的学生可能会上叫作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选课。组织不管大还是小,都有自己一套复杂的规则,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从组织的文化,和组织变迁的角度,人类学也可以进行帮助。一些跨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时候,或者合资的时候,要在组织领域进行一些变化,比如说咱们的小米或者华为,要去印度跟印度本地企业合合资,或者是美国的企业去跟日本合资。在组织层面可能就要面临一些管理方面文化变迁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合并后的新公司从组织、文化方面更加正向的去变革,这就需要人类学的知识了。
另外一块跟我们消费者行为有关系,叫服务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或者服务设计,又牵扯到用人类学的方法去设计一个让消费者喜欢,产生粘性的产品或者服务,比如说英特尔,苹果公司,他们都有关于市场还有用户研究的team。他们会招一些有社会科学人类学背景的学生,去帮助他们更好的设计产品,我们叫Business Anthropology。
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把人类学和marketing市场营销,或者design设计等结合起来申报专业,这样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
对于选择专业,我的建议是大家要注重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兼顾自己的兴趣,通过一些交叉性的领域,把人类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和我们的具体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选择人类学+市场营销,或者不用将人类学当作自己的专业,可以多选一些人类学的课来帮助市场营销的专业。
就您看来,如何加强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呢?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能力也是您觉得非常重要的?
我在大学教书时接触到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有很多观察,也有很多自己切身的体会,同学们课下也会来跟我探讨,比如,我观察到,除了我们需要加强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把其他的一些能力,我们也需要培养和加强。
首先来说一下,我们传统意上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个方面怎么去加强呢?我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去培养大家如何独立思考:收集分析信息,通过比较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去寻找自己的证明,证明自己或者证伪自己质疑的一些证据,加以独立判断。从这一点上来说,增加我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或者不加批判的去接受别人的观点,所以我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去寻找证据,然后进行思辨的能力。这个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去注意收集、分析来源不同、质量不同的信息。有些信息是一手的资源,有些是二手,有些信息甚至是三手四手。对于不同的信息要判断它的质量,然后判断来源的可靠性,形成自己的判断,我们还要寻找自己的证据。这就是在我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我们还要经常通过一些学术活动和学校的活动,参与到辩论当中去,或者通过写作的形式,口头的形式去辩论。通过这些辩论活动或者写作活动,可以锻炼这些能力。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希望在中学阶段大家要去读一些形式逻辑,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逻辑作为基础,阅读和写作是比较好的途径。多去阅读些高质量的,带有批判思考的深度报道,然后通过写作的方式去锻炼自己,如何用逻辑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预测批判你观点的对方的一些角度去进行驳。
另外就是,我们要养成良好记录习惯,比如读了一篇深度报道之后,大家养成一个良好的记录习惯,把这个报道的主要观点,运用的主要证据,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你如何去反驳他,整理出来,训练自己的思路。所以说这个其实也花不了太多时间,养成这个习惯会比较好。
还有就是我们注重开放性,open-mindedness。从开放的角度有勇气去挑战一些可能大家都已经公认的东西。不要说觉得大家都已经公认了,所以我也无条件的接纳,而是从多角度去分析。这个人类学的角度叫整体性视角,所以说从人类学的学习当中可以去增加我们这方面的训练。
除了传统上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还有比如说我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英文和中文,我们还可以去学习其他的一些外语,学习语言实际上是像是打开了对于另外一个文化世界的窗户。通过学习语言,我们掌握了特定文化区域、特定地域的知识。这个对我们将来不管是在哪个学科还是在应用的场景当中都是很有好处的。我们可以经常在新闻当中看到,由于对于特定文化区域,特定地域的知识欠缺,有很多企业闹了笑话,他们自己做广告的时候,有一些误解等等。
另外一点,就是我刚才提到人文素养。有一些同学可能是需要从理工科角度去深刻钻研,理工科的特点就是比较专精于某一个方向,掌握到比较先进的技术,再进行应用。那么我们在对接应用的时候,可能会露出一些短板,有很多的原因是由于对接社会与市场的时候,对于用户市场了解的不够,这里面有很多是文化因素造成的。所以说我们加强对于历史文化和人群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理工科的人才在进行应用,对接市场,对接社会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更完整的一个角度。
除了我们刚才讲的外语,人文关怀,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有很重要的点就是teamwork,团队协作。很多理工科的同学可能在实验室当中有很多的团队的配合。其他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就做 business 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团队协作。
人类学也可以帮助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能够不仅仅通过对接人群的换位思考,同时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从他的文化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去推出一个比较有文化敏感性的解决方案。
最后还有一点,我们现在属于digital,数字时代。所以说我们对一些数字语言,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啊,就是多媒体技术、数字语言等。这方面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学习当中,更好的去跟其他人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