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杨廷轩老师做专访。
杨老师是犀牛教育的优秀青年教师之一,
加州大学伯克利留学期间,
华人学生学者联合会BCSSA担任学术部的生物学顾问助教。
【简单介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专业学士,曾获2015年全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二等奖,2017年美国AMATYC数学竞赛获奖,2016-2020每年获得伯克利优秀国际学生奖学金。曾在伯克利Andrew Dillin实验室,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曾安实验室,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刘俊杰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
【授课科目】
AP Biology, IGCSE Biology, AS & A Level Biology, IB Biology, BBO生物竞赛 & USABO生物竞赛
IGCSE Chemistry
【教学成果】
高中时期担任竞赛领队,带同级同学辅导出多名省级二等奖及三等奖。
大学期间在伯克利华人学生学者联合会BCSSA担任学术部的生物学顾问助教。授课课时超2000小时。
我觉得做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状况的一个理解,要理解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有遇到了什么问题。因为很多学生他其实学不会一个东西的时候,他脑袋里是一团乱的,毫无条理,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哪里有问题。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平时做作业,还有平时的一些互动交流,去判断学生的吸收情况,老师要能够通过以上方法去分辨出来学生目前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是否有哪里不明白或者是否有哪里理解错误的,要通过观察学生或者跟学生交流也好,养成对学生的把控能力,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生物学有一些需要总结、需要记忆的部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反馈自己记住了也吸收了,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就会不记得了,导致效率很低,这种情况我会遇到很多。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课下不认真复习或者是因为之后理解有问题导致效果很低的情况,我觉得这个是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后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与知识点衔接的一个系统性培训,让学生能够整体性的理解其中的逻辑性,通过系统的知识建构帮助他们记忆。把复杂的知识点以系统的方式罗列、归纳、总结,串列起来,以至于不是单一的死记硬背。
这也是我认为学习生物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包括怎么带着学生去解决的一个方法吧。
我回国之后在线上辅导一位就读美国学校的学生,她是一个人从国内初二阶段就一直在美国留学的小朋友,小姑娘一个人在加利福尼亚,当时学的是AP生物。刚开始是她的家长要求学生报名这个科目,但是学生对生物学、以及相关的化学都不怎么了解,所以刚一上手的时候压力很大,同时她的学校上课,老师是用英语教授的,所以课程她也听不懂,我就只能从最基础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帮她补习,从F的水平拉到了B+的一个水平,她的AP最后是得了4分,我觉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同时学生自己和家长也非常感谢我的陪伴和指导。
我不觉得竞赛思路和正常思路有什么不同,我自己就是竞赛生,竞赛和一般考试的区别在于知识难度。
生物不是一个需要解题技巧的的学科,考察的在于对于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以及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大部分题目的思维含量并不高,这方面竞赛和普通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竞赛对知识点完善和细致程度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对于carrier和channel protein的function comparation,一般考试会考到的点包括他们transfer的substrate不同,但都是passive transportation。但是竞赛会考到他们之间的regulation difference,efficiency以及carrier会saturated而channel不会,这些非常细致的考点,需要对知识本身有更完善系统的认识。
5,为什么选择做老师呢?这份职业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本身我学生物学是因为我喜欢这门科学,生物学有着自己的魅力,也是整个生命世界的一个规律。同时作为学科本身的一个教育者,我接触到了更多的后辈,也让我做了很好的知识传播,这个过程我本身也是很享受的,可以和后辈们一起探讨一起讨论这门学科,把我的理解传导给后辈,这是一种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传达给后辈的一种喜悦,是很值得满足的事情。 |